现在打卡拍照都卷成3D特效大片了!
高德地图这两天突然甩出个AR打卡功能,用AI把普通打卡变成立体互动剧。
点开App加个号,就能让虚拟形象站在真实街景里,还能给偶像P个热气球飘头顶。
玩过就知道这根本不是普通滤镜。
它靠手机摄像头实时抓取环境深度,连咖啡杯上的拉花都能和AR道具无缝融合。
最狠的是算法推荐,直接扒出你附近没人知道的涂鸦墙和宝藏书店,连拍照角度都帮你算好了。
连续打卡还能混成"地头蛇"上榜单,但别光顾着冲榜。那些自动生成的打卡小视频确实惊艳,可转头就想起去年某App偷偷用人脸数据训练模型的事。
技术确实把打卡玩出新高度WhatsApp网页版,但咱记录生活的每张图不该变成喂给算法的饲料。希望这次高德学乖点,别让黑科技背后藏着小动作。
真用过的都懂。拍出电影感特效是爽,可每次授权摄像头权限时心里都咯噔一下。技术跑得这么快,用户隐私保护能不能别总掉队?
虚拟形象站街头是挺酷炫。但想到所有AR互动都在后台生成空间地图WhatsApp中文版,连墙角垃圾桶的方位都被记录得清清楚楚,后背有点发凉。
要我说啊,当打卡榜"地头蛇"不如当个隐形人。功能再花哨也得先保证咱们的街景数据不被拿去搞商业建模WhatsApp登录,这年头谁不怕走着走着就成AI训练素材了?
绝的是连我妈都知道用这功能给广场舞拍AR视频了。但昨晚她突然问我:"这软件为啥总申请读取通讯录?" 科技公司的小动作能不能少点套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