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至31日,“2025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内高规格的盛会,今年已经是中国母基金峰会举办的第六届。本届峰会由母基金研究中心(www.china-fof.com,下同)主办,北京市顺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人民政府、北京市顺义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工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主流母基金、保险资管及一流投资机构等单位代表共300余人齐聚一堂,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建言献策。
图为圆桌论坛“如何进一步拓宽创投资金来源,壮大耐心资本”
在圆桌论坛“如何进一步拓宽创投资金来源,壮大耐心资本”中,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董事长孙志刚作为主持人,深度对话浦东创投总经理门庆兵,江西金投基金总经理余恺,江门金控董事长梁军华,善达投资合伙人徐抒璋,锡创投财务总监罗国荣。主持人与嘉宾们讨论了科创债等新型募资工具对股权投资行业的意义,以及如何平衡债性资金与股权投资的特性。嘉宾们还就拓宽资金来源、引入银行、保险、CVC等长期资本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01 科创债为股权投资行业带来了什么?
今年,债券市场推出“科技板”,科创债成为新的募资工具。发行科创债对股权投资行业意味着什么,能够多大程度缓解GP募资难的问题?如何平衡债务偿还压力与股权投资高风险、长周期的特性?
门庆兵表示,科创债为市场化GP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募资途径,是一种有效的补充。然而,门庆兵也指出,虽然科创债对市场化GP募资提供了帮助,但仍存在一定的挑战。首先,债务偿还压力对于股权投资机构来说是一个难题。股权投资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特别是在早期基金的投资阶段,回报周期较长,而偿还债务的需求较为迫切。为了缓解这一压力,门庆兵提到,除了发行科创债,更多的地方政府和国资基金还通过补贴、担保等方式来降低市场化GP的成本,以便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此外,地方财政对项目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种子基金领域,仍然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这些领域的初期投资,市场化募资的难度较大,依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余恺指出,虽然科创债为市场化的民营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但实际情况却更加复杂。科创债的规模增长令人振奋,但从整体结构来看,民营企业在其中的占比仍然较低。大多数科创债的发行主体依旧是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而这些资金往往更多地流向了科创项目本身,而非直接用于基金投资,这就导致了资金的流向与市场化投资机构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错配。
余恺也提到,科创债的偿还期限通常为3到5年,这与科创投资的高风险、长周期特性存在明显的时间错配。尤其对于民营投资机构而言,面对高风险的股权投资,若项目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预期的DPI,债务偿还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平衡科创债的债务期限与股权投资的长周期、低回报期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针对科创债对股权投资行业的意义,徐抒璋指出:以政府产业基金为例,募设过程中存在20%左右的资金缺口是常态,科创债限制的放开使其有希望成为管理人拓展资金来源的重要创新工具。然而,当前科创债发行人仍以国资为主流,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46家国资投资机构完成科创债的发行,而民营GP仅有五家,核心制约在于评级机制。现有标准侧重资产规模与增信手段,难以匹配股权投资行业的运行特点。
同时,科创债在偿债机制上也有优化空间。例如,可尝试将付息安排与管理人业绩挂钩,探索延迟付息等灵活方式,以更好契合股权投资基金前期投入大、后期集中退出的特征。这类创新对中小投资机构的意义尤为显著。“我们看到当前科创债产品期限多为3-5年,且利率水平与存续期存在错配whatsapp网页版登录,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谨慎情绪,更偏好流动性强的产品。我们也呼吁险资、养老金等更多长期资金能参与科创债市场,共同打造耐心资本多元化体系,为创投行业带来更多活力与信心。”徐抒璋表示。
罗国荣则表明,科创债的改革对民营和国资机构的影响不同。对于国资机构来说,科创债的改革只是锦上添花,资金来源本就丰富,发债变得更加方便。对民营机构而言,尽管有了新机会,但面临较大挑战,特别是在评级和担保方面。民营基金管理人通常资产规模小,评级难以达到要求whatsapp网页版,导致发债难度大。
此外,罗国荣强调,科创债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需要妥善平衡。负债期限短、资产周期长可能引发流动性压力。为此,他提出了几项措施:一是做好短期与长期投资的配置;二是通过流动性贷款来补充资金,确保偿债和运营的资金流动;三是分散发债市场,利用场内和场外市场的不同优势,确保债务的续发;最后,建议与第三方合作设立S基金,以解决资金无法退出的问题,保障债务偿还。
02 如何进一步拓宽创投资金来源?
今年上半年,新设母基金数量和规模均锐减。当前创投行业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资金来源相对单一,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供给仍然不足。在现有以政府资金、国资母基金为主的格局下,创投资金来源还可以通过哪些路径进一步拓宽?
梁军华认为,银行、保险和CVC等资金未来有可能成为创投领域的重要资金来源,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当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难以从财政中拿出新增资金设立创投基金。因此,增量资金的来源非常关键。银行和保险资金进入创投领域一直是个话题,尽管资管新规后渠道不畅,但最近一些尝试,如一线城市推动的AIC基金,显示了积极的变化。虽然这些尝试的资金量目前较小,但随着逐步推广至二三线城市,未来可能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此外,政府专项债也成为一个重要资金来源。例如,北京和广州政府近期分别通过专项债向政府引导基金注入资金,支持创投市场。科创债在二三线城市的作用尤其突出,不仅能作为补充资金,更是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工具。
孙志刚认为,未来创投资金来源将具有广阔前景telegram中文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各地方和政府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如何解决长期资金问题,推动创投领域的健康发展。
其次,银行和保险的资金规模庞大,且其长期资金的属性与创投的需求高度匹配。
第三,行业和机构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对于保险资金的利用。过去保险资金进入创投领域面临上限和考核机制的限制,现在,随着政策的完善,创投机构的白名单机制和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如科创债和S基金)都为长期资金的入市提供了更多渠道。此外,CVC(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在各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在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利用产业资源和市场优势,推动了产业增量和协同发展。
最后,孙志刚提到,随着市场周期的变化,许多LP资金将回流,尤其是过去在新兴行业(如半导体、寒武纪等)获得丰厚回报的资本,愿意参与到下一轮产业发展的投资中。
来源:以上内容根据2025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圆桌论坛嘉宾发言整理而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