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稍有规模的企业管理中,有一个令人普遍感到无奈的现象:业务团队绑架职能部门。这是一个苦涩的现实。业务团队仗着手握业绩,理直气壮地“插队”,理直气壮地“破坏规则”。他们会说:“你让我走流程?流程走完,客户都跑了,公司拿什么赚钱?”
而职能部门呢?他们精心设计的流程、制度、标准,在业务的“紧急”和“特例”面前,瞬间土崩瓦解。他们不是不知道问题,而是无能为力,毕竟,饭碗是业务部门带来的。久而久之,职能部门就变成了业务团队的“工具人”,只剩下执行,没有了管理,公司的管理有效性彻底沦丧。
这可怎么办?
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业务部门太强势”或者“职能部门太无能”。那太表面了。这个现象背后,是一场关于权力、关于人性、关于企业文化的深层博弈。
今天,赞美聊聊这个话题,且不谈那些教科书式的“协同”、“赋能”,只谈最真实的商业丛林法则。
一、良性冲突:油门与刹车的制衡
首先,我们得承认,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天然存在着矛盾。
在健康的组织里,这是一种良性冲突。业务部门追求速度、灵活、创新;职能部门追求规范、秩序、风险控制。这种冲突,就像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只有相互制衡,才能让车辆跑得又快又稳。在这种模式下,大家虽然有争执,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争议点在于“如何发展”,而不是“是否发展”。
良性冲突的成因:语言与目标的“不同频”
为什么会产生良性冲突?这并不是因为“坏”,而是因为各自的“语言”和“目标”不同频。
·业务团队的语言是“结果”和“数字”。
他们只关心订单量、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他们的世界是高速运转、变化莫测的。对他们来说,职能部门制定的那些流程、规定,就是“官僚主义”,是“绊脚石”。
·职能部门的语言是“规则”和“秩序”。
他们的使命是保障公司健康、合规、有效率地运行。他们的世界是严谨、可控的。对他们来说,业务团队的“灵活”和“变通”,会天然带有“不合规”,是“风险”。
当这两种语言碰撞时,由于各自的视角不同,自然会产生分歧。这不是对错问题whatsapp网页版,而是立场问题。
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从“服务”到“伙伴”
良性冲突的核心,是“沟通和协同的低效”。需要的不是权力斗争,而是管理工具和思维模式的转变。
1.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业务伙伴”模式。
让职能部门的人,比如财务、人力、IT,深入到业务团队中去。他们不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服务者”,而是和业务团队一起冲锋陷阵的“业务伙伴”。他们需要理解业务的语言,理解业务的难点,从源头上就参与到决策中来。只有当职能部门的人真正理解了业务的“痛”,对业务的颗粒度的理解无限接近业务部门甚至有职能部门的独特业务视角,他们提供的方案就不会是“空中楼阁”。
2.数据驱动的共同目标。
打破部门各自为战的绩效体系,建立基于共同业务目标的考核。比如,职能部门的奖金不再只和自己的工作量挂钩,而是和业务部门的业绩挂钩。当双方的利益高度一致时,他们会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互相推诿。这种利益绑定,是解决矛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3.定期复盘与共识会议。
建立固定的跨部门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复盘会议,让业务团队和职能部门坐在一起,讨论哪些流程是“绊脚石”,哪些规则是“护城河”。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互相理解,形成新的共识。这种机制,能让冲突在萌芽状态就被解决,而不是累积成大问题。
二、恶性绑架:权力与权力的博弈
但是,当良性冲突失衡时,就会演变成我们看到的恶性绑架。
恶性绑架的成因:权力制衡的失效
为什么会失衡?因为权力不对等。
业务部门手握公司的“生存权”,他们是带来收入的人。职能部门只掌握“规则权”,他们是保障公司健康的人。当公司的业绩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生存权就会碾压规则权。
此时,业务部门的“歹毒”和职能部门的“无能”,就是权力失衡的直接后果。
业务部门会变得有恃无恐。
他们会利用职能部门的“不敢得罪”,把所有因为自己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都推给职能部门。这种“甩锅”,就是权力的滥用。他们知道,只要业绩在,老板就会站在他们这一边。
而职能部门呢?他们会陷入无力感。当他们发现自己制定的规则根本无法执行时,他们就会变得麻木和消极。最终沦为业务的“橡皮图章”,彻底失去了管理的有效性。他们知道whatsapp官网,如果严格按规章办事,就会被投诉,被贴上“官僚主义”的标签,甚至被老板批评“影响业务”。
如何实现恶性状态下的管理有效性?从“规则”到“权力”的重构
恶性绑架的核心,是“权力制衡的失效”。这种情况whatsapp网页版,无法通过简单的“沟通”来解决,必须从权力结构本身入手。
1.赋予职能部门“制衡”的权力。
要把职能部门从“服务者”的被动角色,转变为“制衡者”的主动角色。财务不再只是一个“记账”和“审批”的部门,财务要成为“业务的裁判”,有权对业务决策进行一票否决。人力资源不再只是一个“招聘”和“发工资”的部门,人力资源要成为“组织的审计师”,有权对业务部门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进行审计,并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汇报。
2.建立“双轨制”的权力结构。
在组织架构上,要建立一个“双轨制”的权力结构。业务部门拥有“纵向”的权力,专注于市场决策;职能部门拥有“横向”的权力,对所有业务都拥有管理和制衡的权力。这种“纵向”与“横向”的权力制衡,可以有效地防止业务部门“只手遮天”。
3.打造“超级部门”来打破僵局。
在一些大型公司,我们会看到一个名为“战略运营部”或者“组织发展部”的部门。这个部门,通常由公司最核心、最懂业务的人来领导。它的使命,就是超越所有职能部门,直接对最高管理层负责,负责解决那些跨部门、跨业务的“疑难杂症”。这个“超级部门”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制衡。
所以,你看,要解决“业务团队绑架职能部门”这个顽疾,我们不能只谈“管理方法论”,因为在权力的斗争中,方法论是苍白的。我们必须直面人性中的“逐利”和“自保”,通过权力结构的重构,来建立一个相互制衡的平衡体系。这不仅是管理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塑。
这样的管理重塑是一场修行,要求不断在油门和刹车之间寻找最恰当的平衡点。而这种平衡,正是企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实现真正有效管理的必经之路。
——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