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70年代,汉字遭遇了其发展历程中最为激烈的一场存废争论。
因为当时电脑诞生已久,西方国家可以快速自如地输入各种单词句子,而中国人想要输入汉字却是困难重重。
但这件全世界都没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人靠自己攻克了难关。
关键攻关人物
现在,大家手指敲敲键盘汉字就可以接连跃至屏幕,但在上个世纪,电脑广泛应用之时,压根不能输入汉字whatsapp网页版,只能使用26个英文字母排列组合,打出长篇的外语。
是顺应时代使用拉丁字母放弃汉字,还是拒绝使用电脑,中国人站在两个选项的岔路口,咬咬牙决定走第三条路——想办法将汉字输入电脑。
这事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是两位关键人物,率先想出了解决办法,一位是发明了“轮廓加参数”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的王选,另一位则是发明了“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王永民。
他们分别攻克了汉字输入中最难的两个问题。
王选: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
汉字发展了这么多年,光常用字就多达七千多个。
并且与拉丁字母相比,汉字不仅字数繁多,字型还复杂。
这就是汉字输入的第一个难点,汉字信息太庞大,存储、处理与输出都相当困难。
当时大家的想法都是用数字点阵存储,但是一个常用的5号字就需要大约10000个方格组成的点阵。
这意味着,整个的信息量高达数千兆,想要存储这些海量的信息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当时美国最先进的计算机,总共的存储量也只有几十兆,全世界都没法处理这个问题。
1974年,我国专门设立了“748工程”,任务就是研发汉字信息处理系统,解决这个难题,王选是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工作的关键性人物。
王选是那个年代少有的高材生,他家境优越,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家人的悉心培养下他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就读数学力学系。
后来,北京大学根据规划开设了计算机数学专业,王选毅然决然选择了它。
从北大毕业后,他一边当助教,一边参与更多的研究工作whatsapp登录,接触了许多领域前沿的理论和技术,为他后来成功研发设计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王选正式开始研究相关问题,他没有循着国外流行的二代、三代技术方向去探索,而是跨代研制国外尚未有成熟应用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其实,当时的王选还是个病怏怏的病号,但他说这件事的价值和难度吸引了他,所以他一定要去做。
他住在北京大学,每天拖着虚弱的身体乘坐公交车去各个馆里查阅资料。
因为有计算数学的教育背景,所以他想到的办法就是通过轮廓加参数的办法来解决不规则笔画的存储难题,而规则的笔画靠参数来表示即可。
并且王选还想到了用参数信息来控制字号大小变化时的质量,保证进行放大缩小操作时,不会使汉字变形。
在此基础上,他又开始研究如何把压缩后的汉字信息准确快速地还原成字型点阵,经过不断地实践他设计出了一个公式,并成功应用。
大概一年多的时间,王选就攻克了这个全世界都束手无策的技术难关,并且让技术大规模落地应用。
王选设计的这一套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让他拿到了许多专利,也让他在名声大噪。
但光解决存储问题还不够,还要解决输入法的问题。
王永民: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者
汉字是象形文字,有不同的部首偏旁和结构,所以最开始的中文打字机相当大且复杂,导致输入效率极低。
上世纪40年代,华裔美国工程师高仲芹就发明了一款36键的汉字打字机。
这个打字机被划分为4排,如果要敲出一个汉字,就必须同时按下每一排的其中一个键,组成一个4位数字的编码,才能成功输出,操作相当复杂。
这款打字机推出之初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最终无法推广开来。
因为编码过于复杂,导致打字员需要极高的练习成本,可汉字的输入效率又非常低,自然就被抛弃了。
王永民并没有顺着这个方向思考,而是在汉字字型上进行突破。
《说文解字》中有句话:独体为文whatsapp官网,合体为字,这给了王永民很大的启发,他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将汉字拆分,然后通过组合进行输入。
从1978年到1983年,他埋头于这方面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字根”的规则,创立了《汉字键盘设计三原理及数学模型》和《汉字字根周期表》。
他将拆分出来的笔画合理排布到26个字母键位上,并编辑了相关规则,于是 “王码五笔字型” 输入法闯入了大众视野。
这一输入法的推出不仅让汉字与标准的字母键盘完美接轨,用字母键盘也能输入大量汉字,并且更高效、便捷、精准。
1983年时还进行了一场公开的演示,打字员使用这套输入法,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敲出了136个字,输入效率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伟大的创新被赞是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并且苹果、微软这些大公司都得都买这个专利。
王永民也有了个别称“当代毕昇”,2003年时国家邮政总局还专门为其发行了纪念邮票。
当王选团队的激光照排系统轻松印出第一行汉字,当王永明的5笔输入法成功用字母键盘实现“秒输入”,这一刻是属于中国科学家的荣耀。
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胜利,更是在数字时代为保护汉字筑起的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参考资料:
北京科技报:他把汉字装进了电脑!“当代毕昇”王选的三大人生快事
正商参阅:被誉为中国数字通信的开拓人,是他让计算机汉字输入成为日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