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占优形成的垄断表面是不正当竞争,实质会影响效率与公平,三轮反垄断浪潮的案例经验显示,反垄断更注重公平,对效率的影响好坏不一存在争议。当前我国推进反垄断旨在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秩序,有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垄断影响公平和效率
我们在《三轮大型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提出,生产要素优势是垄断形成的关键。生产要素占优形成的垄断表面是不公平竞争,实质是影响了公平与效率,效率和公平问题实际是增长和分配问题。效率层面,垄断产生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能在横向、纵向借助垄断势力,对同行业或者上下游企业形成压制,影响经济效率。公平层面whatsapp网页版登录,价格歧视、恶性竞争等不正当竞争方式影响竞争公平,同时垄断部门在财富分配中拥有更重要的话语权,导致收入分配恶化,影响分配公平。
垄断为何影响效率?
市场经济制度下,垄断对效率产生负向影响whatsapp网页版,反映在扭曲市场机制、影响资源配置效率、阻碍技术进步等方面,这种无效率也体现为有效投资不足、限制创新、侵犯消费者权益等等。
垄断为何影响公平?
垄断对公平也会产生影响,主要反映在公平竞争和公平分配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借助垄断地位可以影响公平竞争环境,导致整体的效率损失和自身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垄断地位之下,企业可以影响财富分配,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反垄断更多是注重公平
结合《三轮大型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的历史经验来看,三轮反垄断浪潮中,美国反垄断均较为注重公平,对效率的影响是差异化的,存在一定争议。
欧洲反垄断法也更为注重公平属性,弗莱堡学派更注重公平性的思想在法条中显著体现,因而欧洲成长起来的大企业相对较少,更多是使用反垄断法向美国企业开刀。
从我国于2008年已经落地的反垄断法来看,也更为注重公平属性,旨在保护公平竞争,形成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从而达到鼓励创新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2月7日出台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也有体现。
反垄断有助于共同富裕
十九届五中全会在2035年远期目标中提出对推进共同富裕新的要求。经济增长决定财富分配,我国先富起来的经济部门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并导致一定的垄断特征显现,我们认为,当下反垄断对促进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建立更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发挥市场作用,改善垄断行业格局,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共同富裕。
国有企业可反垄断豁免whatsapp登录,但也要有监督和价格调整机制
因国有企业需承担诸多具有公共属性的职能,为保证国有企业所具有的必要特殊任务的实现,国有企业在反垄断法中拥有被豁免的权利,我国《反垄断法》中的第十二条和第七条也给国有企业留有豁免空间。在实际反垄断实践中,国内外均有对国有企业实行反垄断豁免的案例。
风险提示
各国反垄断力度不及预期导致产业结构固化
(作者为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