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彻产业政策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代序)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最近一个时期,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对钢铁行业的发展都多次做过重要批示。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讨论审议《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4月20日,国务院再次召开常务会议,对《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深人讨论和审议,原则通过了这两个文件。考虑到整个“十一五”规划正在制定中,为使专项规划与长远规划、整体规划相衔接,《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原则通过,可以作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完成、相互衔接后再正式颁布。对《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原则通过,并决定修改后,向社会公布。在这次会议上,家宝总理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做了十分重要的指示,他强调要坚持三个“重在”和实现一个“根本转变”。三个“重在”,就是要重在增加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质量,不能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重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不能单纯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重在降低消耗,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能依赖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一个“根本转变”,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根本转变。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适应钢铁工业发展形势变化和市场要求,指导钢铁工业通过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合理布局、体制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最终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一个指导性丈件。它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一件大事,而发展循环经济是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促进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
下面,围绕贯彻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讲几点意见:
一、合理调控钢铁工业生产规模
保持合理的生产规模和适度的增长速度,避免钢铁行业大起大落,是钢铁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钢产量建国初期只有15.8万吨,1996年突破了l亿吨,2⒁3年又突破2亿吨,去年达到了2.72亿吨,预计今年可能超过3亿吨,并且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历史和未来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钢铁需求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钢铁消费呈倒“U”字型的发展趋势。在工业化过程中,钢铁消费量不断增加,呈上升态势;达到高峰期后,将持续一段需求旺盛时期;进人后工业化阶段,钢铁需求量将逐步下降,进人稳定期。从历史经验看,钢铁消费达到饱和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二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500~6000美元;三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超过68%。从我国的情况看,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θ⒁美元,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31.8%。因此,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钢铁工业还要发展,这是总的趋势。我国建筑材料与发达国家国情有很多不同,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国家有很大一部分使用木材建房子,而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小,现在农村盖房也大量使用钢材,钢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要比其他国家多一些。所以首先应该肯定今后一个时期,钢铁工业还要发展,这是总的趋势。
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扩张的问题,而且是低水平盲目扩张。首先是钢铁行业投资增长过猛。2003年钢铁工业完成投资1453亿元,同比增长了96%;2004年一季度,投资又增长了107.2%。这在很多国外的经济学家看来,都觉得是天文数字。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目前钢铁行业投资已经明显回落。今年一季度钢铁投资完成332亿元,同比下降了1.4%,但这种下降是在去年同期增幅高达107%高水平上的一种下降,总的看规模还是不小。二是钢铁产能过大。通过联合调查,2003年底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3.1亿吨生产能力;去年实际投产了5000万吨,到2004年底生产能力达到3.6亿吨,今年还将形成5000万吨的能力。到今年年底,预计整个生产能力要达到4亿多吨。这样大的生产能力,不但超过当期需求,而且超过了预期需求。我们和钢铁协会组织了很多专家,测算未来15年、20年中国市场到底需要多少钢。我们用几种办法测算,钢铁消耗的拐点可能是在2015年,现在高峰期的产能已超过了2015年的预期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能中低水平生产能力占相当比重,落后的30吨以下小转炉仍有8000万吨的产能。目前钢铁产能扩张的势头依然强劲。今年一季度,全国钢产量7778.6万吨,增幅高达23.8%,其中三月份平均日产钢91.8万吨,按此水平,全年产量可达到3.3亿吨。从总量来说,钢铁行业如果不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任其投资和产能扩张下去,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很多钢铁企业就会陷人经营困难,一些企业要倒闭,一批工人要下岗telegram中文版,银行呆坏账也会大量增加,到时候对国民经济全局,对社会稳定都会带来严重影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钢铁产能大了没什么关系,国内市场容纳不了,还可以出口占领国际市场。这就涉及我国发展思路和钢铁工业定位问题。我国能源紧张,铁矿石资源也不丰富,钢铁行业属于高耗能、污染重、运输量大的产业。如果大量出口钢材,就相当于输出大量资源whatsapp web,留下污染,不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国资源、能源供应和环境承受能力等因素,我们认为钢铁工业发展定位应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钢铁产品的进出口,主要是进行一些品种凋剂。这一定位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合理调控钢铁行业的生产规摸。当前防止总量上的盲目扩张,仍然是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大力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whatsapp网页版,是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节约社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举措。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构建战略联盟的步伐加快,力图通过规模扩张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强化竞争力,这个趋势非常明显。这几年世界钢铁行业中平形成了米塔尔、阿赛勒、JFE等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规模巨大、产品竞争力更强的一些钢铁巨头。法国的于齐诺尔、卢森堡的阿尔贝德、西班牙的阿希雷利亚已重组为阿赛勒集团,LNM集团、美国国际钢铁公司、伊斯帕特重组为米塔尔公司,日本的川崎钢铁和NKK公司也已重组为JFE。2004年,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米塔尔钢铁公司的钢产量已达5800万吨,排名第二的阿赛勒公司产量也达到4690万吨,呵赉勘集团计划在2010年前后发展到80⒁万吨到l亿吨钢的产能。
面对国际钢铁企业重组加快的趋势,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压力很大,重组任务十分艰巨。据调查,2003年底全国共有870多家钢铁生产企业,其中产钢企业264家。-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只有15家,产钢量只占全国的45%。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年产钢量只有2141万吨。与世界钢铁巨人相比,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竞争能力低下,单位产量的能耗、物耗高,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加剧了布局不合理的矛盾,不仅严重制约着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也大大削弱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比如,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我国钢铁企业不得不被迫接受了71.5%的涨价幅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我钢铁工业大而不强的弱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去年进口2.08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1/3强。最大的买家在谈判中应该最有发言权,应该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并没有发挥这种应有的主导作用,重要原因是因为分散,我国能够进口铁矿石有经营权的生产流通企业500多家,自相竞争,抬高了铁矿石价格。
再比如,最近米塔尔要与湖南华菱合资,阿赛勒已与我国一些中型钢铁企业接触,拟进行控股。这些跨国公司均看好我国的市场巨大,人力资源便宜,在联合重组方面走在了国有企业的前面。外商大量投资我国钢铁工业,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也将会对我国钢铁工业的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