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多位消费者向媒体反映,其使用的手机号被划定为靓号(吉祥号码)后,要求预存高额话费,每月被设定最低消费额度WhatsApp登录,且部分合约长至本世纪末WhatsApp网页版,甚至终身不得更换套餐。
一般的经济学常识是,越是优质、越是稀缺的资源,就越是应该得到更高的定价。但所谓“吉祥号码”之所以优质、稀缺,纯粹只是基于公众的认知偏见与主观判断,与其本身价值的高低并无关系。并且,就码号背后的成本来说,吉祥号码和普通号码丝毫没有差别,故而也该等同视之才是。正是鉴于此,《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才明确禁止运营商向客户收取选号费。
有观点认为,给靓号设置高资费门槛,实际上就是变相收取选号费,这一说法实则是有道理的。之于此,运营商的解释是,靓号资费高门槛是为了抑制倒卖……这一逻辑其实很奇怪!试问,但凡买卖双方基于自由意愿合法交易、依法过户靓号,那么又有何不可?有需求就会有交换WhatsApp中文版,就会发育出相应的“生意”,这是市场规律使然。
运营商作为带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商业机构,给价值和使用价值完全相同的号码进行差异化定价并获取超额收益的做法,显然欠妥——这与车管所不适合就好车牌收取“靓号费”的道理是一样的。而与此同时,民间围绕“靓号”自发形成的交易意愿与市场流通,却应当是被承认、被宽容的。在此事中,运营商的责任与义务,绝不是越界对市场的自由买卖过度干预,而是真正“做好自己”,比如说完善码号的科学分配机制,从源头杜绝靓号被少数人囤积的可能性。
现实中,许多人都反映,“自己本来不是靓号,用着用着就变成靓号了”。甚至,还有用户仅仅因为手机尾号数字是8,就被认定为靓号继而要求升级套餐。凡此种种,或许已涉嫌单方面违约乃至于强制消费了。其性质之恶劣,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才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